|
“因为一封信,大陈岛垦荒岁月的记忆被重新唤起;因为一个信念,60载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昨天上午,首场“大陈岛垦荒故事会——走进企业”来到了星星集团,5位老一辈大陈岛垦荒队员及两位垦荒队员后代走进星星集团文化家园,以访谈的形式与星星的员工们分享当年的故事,诉说垦荒岁月里的苦与乐、喜与悲,并将垦荒精神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田。 垦荒故事会开始前,来自区实验二小四(2)班的小小宣讲员陈远眺小朋友以《做新时代的“垦荒者”》为题,表演了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抒发了对垦荒精神的感悟、敬仰与向往。 随后,老垦荒队员及垦荒二代、垦荒三代们以访谈的形式,轮流讲述了自己对大陈岛垦荒的回忆。 老一辈垦荒队员的回忆浸透了时间的力量,他们并没有刻意选中那段岁月里惊心动魄的瞬间,而是云淡风轻地讲述了他们登上荒无人烟的大陈岛后,如何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将一无所有的荒岛建设成现在的“东海明珠”。李京州老人、张菊莲老人、戴婕媭和张其元夫妇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他们在大陈岛养海带的事,“大陈岛适合养殖这些东西,但是我们那时候物质条件比较落后,养海带要出海啊,我们坐的船都是向渔民们借的,比现在最破的渔船还要差,如果遇上风浪,那就真的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谈起养海带过程中遭受过的风浪与坎坷,他们都把这些当成是考验,“克服考验,才能看见胜利的曙光。” 老垦荒队员金可人只在岛上呆了5年,但他发挥了自己的音乐特长,将所有感悟写成了一首首优美的歌曲,“像矫健的海燕飞翔在万里云天,我们垦荒队员和大陈岛血肉相连, (上接A版)每时每刻心中燃烧理想的火焰……”,已70多岁的老爷子在现场高歌一曲,即使没有话筒,他的歌声依旧嘹亮,充满了感情,唱出了垦荒队员们的不屈意志,昂扬斗志,也唱出了他们与大陈岛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李旭多是垦二代,她的父亲李盛益曾经也是一名大陈岛垦荒队员,她的童年就在大陈岛上度过。“那时候我只有五六岁,跟着父母一起在岛上住,关于他们出去养海带、种庄稼的记忆没有那么深刻了,但是对岛上的居住条件还是记忆犹新。”虽然已到中年,李旭多还是描绘出了一个小女孩对虫子和老鼠的恐惧,她说,“在岛上时,我父母总是忙碌的,有时候晚上我一个人待在屋子里,担心床上随时会出现什么可怕的东西,窗外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阵阵怪声。”现在的她说到这些时,不再是一脸畏惧,“他们牺牲了小我,成就了大我。”她为父母的无私奉献感到自豪,也为大陈如今的发展感到骄傲。 垦三代王靓是个八零后,他的外公是大陈岛垦荒队第一任队长卢育生。“垦荒精神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在他的印象里,外公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80多岁时还自己骑着自行车四处走走看看,“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种庄稼的习惯,有时候出去转转,看到别人家有块空地都会手痒,甚至还会上去问土地的主人,如果地荒着没人种,能不能让他‘开荒’,在地里种点什么。”王靓说,外公的这些小细节一直影响着他,鼓励着他去做一个“把没有变成有”的人,一个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人。 访谈过后,垦荒队员们还向星星的员工们展示了当年的老照片和奖章,通过这些物质资料再次传达“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希望每一位在座的人都能有所感悟,并从中得到鼓励,继续砥砺前行,做一个新时代的“垦荒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