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夜空,星光莹莹;家门前的榕树下,夜风习习。爷爷、爸爸、我正在纳凉。一家三代人讲起了儿时的故事,在故事里,我听出别样的感动与敬仰。 五十五年前,爷爷十五岁。没有上学,已经在田地里干活。天黑了,回到漆黑的家里,一家人点起一盏昏黄的煤油灯。那是大概用一个什么瓶子,在盖子上钻个洞,插上灯芯,在瓶子中加入煤油就能点亮发光的装置。我无法想象,如豆的灯光,是如何照亮一家人的生活。为什么不多点几盏呢?爷爷说,不敢点,因为煤油是定时定量按票按月供应的,如果前几天点多了,月末就得全家人摸黑过日子了。 最隆重的日子是每月十号,爷爷拿着煤油票,走过山脊,到五里外的供销社去买煤油。柜台里的人首先接过爷爷手中的油票,反复仔细地端详着,仿佛是在鉴定什么古董似的。然后接过爷爷手中的油瓶子和零钱,在瓶口插上漏斗,再用一个能计量的勺子在油桶里舀起油,小心翼翼地倒入油瓶里,再重重拧紧瓶盖,生怕跑了一丝油气。那天夜晚,家里的灯比平常亮堂,可能是新的油,或许是刚买来油,爷爷的父母一时阔气起来。 我注视着爷爷,将信将疑,但我很专注地倾听着他的故事,因为这是多么神秘而稀奇。 三十五年前,爸爸十五岁。没有干活,坐在教室里读书。天黑了,家里亮起了电灯,一家人在灯光下激动不已。爸爸说,村里架起了电线,第一次亮起了电灯,那是多么神奇的时刻。多少人望着这葫芦似的灯泡,端详又端详,始终觉得它神秘而新奇。爸爸在灯光下学习,灯光漂白了四壁,静静地流淌着。爸爸后来走出山村,走进了城镇。 而今,我十五岁。周末,我坐在舒适的沙发椅里,欣赏着网络电视里缤纷的节目。头上是色彩柔和的感应灯光,脚下是油光滑亮的地板。空调的丝丝凉风,是那样的令人惬意。我刷着智能手机,点击“美团”,不久就有人为我送来可口的美食。我打开“12306”,就可以买上一张回到老家的车票。这个世界那么大,然而一切都在我的掌握里。看着爷爷和爸爸,我说:我的时代,才是真正的神奇。 三个故事,三段历史。我明白,这是一个国家发展变迁的足迹,这是几代人奋发图强的见证。从无到有,从穷到富,从闭塞到便利,这是多少颗赤子之心奋斗的结晶。在这个伟大而悠久的国度里,除了爱你还是爱你。中国,我的祖国,我永远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