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作交流 > 市关工委新闻

台州 “假日学校”:双龄共养绘就暑期幸福图景
发布日期: 2025-09-03 15:14 信息来源: 台州市关工委       浏览次数:

暑假期间,台州市各级关工委聚焦双职工子女、新居民子女、流动留守儿童暑期照料难题以完善“银伢和乐”工作体系为契机,强化多方协同联动创新推出 “双龄共养” 暑托服务模式,通过整合 “五老” 资源、社区阵地与社会力量,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 “假日学校”311个参与活动“五老”近千人,受教育青少年15000人,差异化特色服务,构建老幼融合、双向滋养的暑期成长空间共同勾勒出 “朝夕相伴 共学共乐的幸福图景。

     市级示范:少年警校打造假日学校新场景

台州市关工委联合市公安局举办“银雁关爱 警彩未来”少年警校暑期班。课程体系紧扣 “思政 + 安全” 双核心,涵盖思想政治引领、交通安全实训、识骗防骗模拟、毒品防范科普、急救逃生演练五大模块,特邀红船精神优秀“五老”宣讲员程建平作《最可爱的人—大陈岛垦荒故事》开学第一课主题宣讲,通过系列沉浸式活动,让小学员们在实操中掌握安全技能,在红色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

     椒江:多方协同构建 “15 分钟暑期服务圈”

 


    椒江区关工委聚焦“便民化”,构建 “15 分钟暑期服务圈”。通过 “校地共建” 模式,联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洪家街道开设科技课程,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机器人编程、3D 打印等前沿技术;荣华社区关工委“乐学一夏”公益成长营融合反邪教、安全教育、非遗传承等课程,助力社区青少年度过充实暑假;海门街道枫南社区推出 “一老一少” 互助课堂,实现 “服务孩子”与“关怀老人” 双向发力,彰显了基层关工委的服务智慧。

 

黄岩:“点线面”教育基地矩阵 守护青少年暑期快乐成长


     


     黄岩区关工委打造“红色铸魂+乡村振兴+宋韵传承+科技劳动+社会治理”五位一体教育基地育人矩阵和“点线面”体系,为青少年暑期教育提供载体与平台。2025年暑假,在各基地举办“假日课堂”58个,95名“五老”和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作业辅导、书法、剪纸、声乐等趣味教学,开展防溺水、法治教育、红色讲堂、职业体验、劳动实践、人防体验、模具制作主题活动36场次,2000余名青少年受益。

路桥:“五老” 领衔强服务   安全与长远规划并重


路桥区关工委充分发挥 “五老”的经验与热情,34 所“假日学校”累计开展活动177场,服务青少年3500 人次。“五老”志愿者走进课堂,或讲述红色故事,或传授绘画技巧;部队官兵受邀普及国防知识。非遗体验、科技实践、“垃圾去哪儿” 研学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全区各级关工委始终将“假日学校”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安全知识宣讲、设施隐患排查,为孩子们筑起 “防护墙”,同时规划落实 “银伢和乐”八项举措,构建 “4+2” 服务场景,推动 “假日学校” 规范长效发展。


临海:“多元融合”推动关爱服务全覆盖

 

 临海市关工委创新打造“多元融合”暑期托管模式,整合社区、学校、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构建布局科学、服务精准的暑期服务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文化家园等阵地,开设“家门口”的公益课堂,课程涵盖“五老”红色宣讲、作业辅导、非遗体验、安全自护、科技实践等内容,有效解决家长“看管难”问题。此外,还通过“流动课堂”“送教下乡”等形式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确保关爱服务全覆盖,让更多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快乐、充实的假期。


温岭:多部门联动 “官方带娃”  助力 “双减” 显成效


    温岭市关工委联合教育、文旅等部门,推出 “官方带娃” 模式,依托 “关工委 + 学校 + 社区 + 企业” 协作机制,在学校、社区、文化场馆等场所开设多样化课程,涵盖学业辅导、兴趣培养与实践体验。截至 8 月中旬,“假日学校” 已吸引 620 名青少年参与,46 位 “五老” 志愿者投身服务,不仅缓解了家庭看护压力,更以丰富的活动助力教育 “双减”,营造出全社会关心关爱 “一老一小” 的良好风尚。


玉环沉浸式主题研学    满足青少年多样化需求

玉环市关工委牵头,整合教育、心理、社会资源形成强大教育合力展主题研学等假日学校活动,解决家长“看管难”问题。以沉浸式体验与多元课程打破传统学习的局限,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提升了综合素养,为其未来发展筑牢根基活动中,学生走进博物馆、企业车间等身临其境获取知识;课程活动丰富,涵盖文化、科技、法治、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活动针对性强,为随迁子女开设托管班、针对学生欺凌开展宣讲。


天台:二十五年坚守初心  精细化部署打造 成长乐园

台县关工委开办“假日学校” 的传统已整整延续二十五年。今年暑期前,就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任务举行志愿者出征仪式确保服务落地。县关工委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办学点调研指导,结对部门退休干部党组织主动送课程、送关怀,让“假日学校”更具温度。2025年,全县设置 17 个办学点位、开办 32 个班级,众多“五老” 志愿者与教师参与其中,为青少年打造了兼具学习与乐趣的双龄共享 “成长乐园”,彰显出长期坚守的民生情怀。


仙居:老少共学,奏响“夕阳”与“朝阳”的温暖和弦

 

仙居县关工委以党群服务中心、学校、文化礼堂、儿童之家等为依托,以深化“朝夕相伴”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 “五老”作用,通过搭建平台、设计活动、链接资源,让“老”与“小”在互动中共乐、在陪伴中共学、在融合中共养,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为”的双向奔赴。“五老”人员和志愿者们走进假日学校,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传授书法技巧、辅导课外作业、提供心理疏导、开展义诊活动等。19所“假日学校”累计服务青少年1100余人次。


三门:创新模式护文化    拓展服务惠及偏远地区

三门县关工委以 “双龄共养”为核心创新暑托模式,7 名老干部化身专职教师,开设方言教学、越剧赏析等课程,守护地方文化根脉。在日常教学中,老幼共同参与手工制作、节日庆祝等活动,形成 “老带小传承文化、小促老焕发活力” 的良性循环。针对偏远乡村服务短板,进一步拓展服务半径,将优质课程与非遗、科普内容向乡村延伸,让更多 “一老一小” 共享民生服务成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0